全球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整个建造过程前后可追溯十八个世纪。几十位大师先后主持此建筑设计。贝尔尼尼的廊柱形成的椭圆形空间,象征着慈母“拥抱天主教徒,赋予其坚定信仰,拥抱异教徒,将其纳入教会,拥抱非教徒,使其受真正信仰的启迪
正殿的宽度同三角形门楣。正殿下面为圣彼得陵墓,此说法已为近期考古所证实。教堂的大圆顶就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位于宽240米、纵长340米的圣彼得广场中央的,是被称为“石针”的埃及方尖碑,四周有大理石辐射线,石针因此也被作为日晷用。多个世纪以来有这样的流传:方尖碑下面埋葬着恺撒大帝的骨灰和钉死耶稣的十字架残片,这些传闻给梵蒂冈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两侧庞大的柱廊形成不封闭的椭圆弧。在284根高15米的柱子组成的椭圆形廊柱上,140尊高3.2米的圣徒雕像均为贝尔尼尼弟子的作品
圣保罗大教堂前,竖立着两位圣者塑像。左侧的是手持开启天国钥匙的圣徒保罗。他在被罗马人钉上十字架时,认为自己不配享受和耶稣相同的方式,要求被倒着钉上了十字架。
另一位就是持剑的圣保罗。实在对宗教缺乏了解, 不清楚为什么要在圣彼得大教堂右前方竖立圣保罗塑像,以及他持剑的含义。是否要由他把守,不准邪恶之徒进入天国?
上方13座雕像高约6米,为耶稣、施洗者约翰和除圣彼得之外的十二门徒
教堂正面的左上角
右侧
(下载)
以“瑞士卫队”著称的警察队伍,从十六世纪开始就专为保护教皇的安全。这身花里胡哨的警服,据称是米开朗基罗当年的杰作,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很时尚。
由于到的太早,一圈照片拍完还未开门
圣彼得教堂的院子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出色的雕塑。这是教皇格里高利
巨大的正殿,可看到大圆顶下的华盖和顶端的圣座,大圆顶下的四根大柱的斜壁有四尊巨型塑像塑造的都是与耶稣受难有关的人物
米开朗基罗唯一落款的杰作“慈母哀子像”,创作于1499年。作品将失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说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杰出的雕塑。
贝尔尼尼别出心裁的作品,他把传说中圣彼得用过的木制讲坛铸进入巨大的青铜华盖中。华盖下是教皇专用的宗座祭坛。
面对东升的旭日,教皇为朝圣者举行弥撒。
圣彼得青铜像 由于信徒以触摸和亲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圣徒的尊敬,因此其中的一只脚已磨损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圆顶内侧 内部金底色上的文字为拉丁语,译文如下:“我是彼得,我将在这块石头上建我的教堂,并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
贝尔尼尼1624-1632年的华盖正好位于米开朗基罗1547年大圆顶的下方,尽管相隔百年,两位大师还是有缘来相会
(下载)巨大的华盖安放在宏大的圣彼得教堂大殿上,丝毫感觉不出其有六层楼高。
贝尔尼尼杰作:圣彼得祭坛。在遮有雪花石板的巨型椭圆内窗中央为圣灵鸽,射入的光线被切成十二组,象征12名圣徒。金色“光线”下青铜彼得圣座为875年法王秃头查理献给教皇的礼物
圣座左侧是米开朗基罗的庇护人圣保罗陵墓,右侧是贝尔尼尼的庇护人乌尔巴诺八世陵墓。左十字耳堂内为贝尔尼尼八十岁时的绝作:教皇亚历山大七世陵墓
亚历山大七世陵墓 红绸缎下的出现骷髅和漏壶寓指死亡和时光流逝的必然性。右边的教神用脚遮住地球仪上的英国的版图,因死者生前设法控制与英国圣公教的冲突,结果徒劳无益。
历代教皇最后在位的年份表,其登基年份为上一教皇的死亡或卸任年份,位于第一行的就是圣彼得。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你可一定要爬上教堂塔楼,向下俯览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广场前方的“和平”路,它的名字寓指意大利与梵蒂冈的和解。